欢迎来到齐齐哈尔大学就业创业信息网!

“蓝领”月薪超大学生引热议 就业市场或将迎来新“变局”

2020-11-13 12:22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 点击次数:2490

“双11”前夕,一则“蓝领”月薪过万、高过大学生的新闻引发关注。随着三季度消费回暖和“双11”的刺激,不少制造工厂订单明显回暖,以蓝领为主的制造业用工迅速走俏,多地开始争抢蓝领工人,蓝领月薪水涨船高。

10月24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榜显示,三季度中国制造业复苏明显,人才需求旺盛。新进排行的28个职业中,有19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67.9%;短缺程度加大的15个职业中,有5个职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30%。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大学毕业生首份工作起薪整体为5290元,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平均起薪为7337元,本科毕业生为5102元,而不少蓝领岗位月薪却过万。结合近些年大学生平均工资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蓝领”月薪过万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如何看待蓝领月薪高过大学生#的话题在微博阅读量高达1.8亿,一度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真相

就业市场人才供需不平衡

“蓝领”(blue coller),泛指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因穿着蓝色衣服工作得名。现代蓝领的范围除了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工人,还延伸到新兴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新蓝领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的技工,还包括复合型、智能型,能从事生产设计和管理的高级技工;同时,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城市服务业群体也被划入新蓝领的范畴。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位专门招聘蓝领的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给江苏一家电子厂招聘了月薪8000元的普工,可工人刚到现场,就被隔壁的电子厂以月薪1万元抢走了。对此现象,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所有工厂都缺人”。

在不少人心中,收入少、学历低是中国蓝领工人的标签。但近年来,月嫂、快递小哥等群体不时以“月收入轻松过万”登上热搜,蓝领与白领之间的收入对比屡屡引发热议。曾经在发达国家真实存在、一度让人费解的“蓝领工资远超白领”现象,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必然。从此次媒体报道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正是工人岗位的稀缺性,使得“蓝领”月薪过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三季度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蓝领指数达到历史新高;从行业和职位看,制造业供需人数相对较高,普工招聘求职旺盛,计算机相关行业招聘需求量大;从地区和城市群看,东北地区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近50%,中部地区蓝领指数排名首位。

相比之下,白领就业岗位虽然也有增加,但却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根据教育部数据,2010届大学毕业生630多万人,而2020年则达到了874万人,年均增长率超过3%。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目前蓝领就业恢复的情况要好于大学生,但就业质量和结构性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群体收入下降比较明显,一些接触性的行业还没有完全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通常认为,用工包括普工和技工,普工荒反映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接近极限,技工荒则反映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遭遇瓶颈。

招工难所凸显出来的是,我国就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多岗少的问题,而是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问题,就是“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

趋势

蓝领崛起折射就业新风向

蓝领崛起,是偶然还是必然?普工、技工如此抢手,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变化值得细究。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蓝领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受追捧,是因为现在许多普工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概念。说到底,蓝领工人自身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是其月薪上涨的根本原因。随着科技发展,用工企业也开始大量使用先进设备来提高生产力,这意味着流水线上的工人除了需要熟练地操作技术外,还要能够适应高新技术的新设备。这就要求蓝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这种以操作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并不以学历作为衡量标准。

在蓝领群体中,有很多具有各自特点的专业人才。但这部分专业人才并非拥有高学历,他们往往是通过对相关专业技术的不断实践来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这样的工人,具备超强的专业技术,是企业解决生产或服务难题时不可或缺的人才。

当然,蓝领越发走俏,也依托于职业教育的振兴。近年来,我国越发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育,大力发展技能人才培训教育,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强化表彰激励,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蓝领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千篇一律的普通高等教育遭遇发展困境,大学生的就业优势正逐渐丧失。从长远发展来看,则说明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反映了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

有文章指出,蓝领收入超白领,其实是为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敲响了警钟。当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比上不足,比下也未必有优势。几乎一大半本科生入学,都会作出“将来考研或考公务员”打算,一入大三即进入考研模式,反而忽视了与就业相关的系统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也有一些高校一味强调考研,忽视了自己学校本科生的特色能力培养。而考研失败被迫进入就业市场的本科生,缺乏硬核能力,只能接受工资偏低岗位,且事实是,即便在普通白领位置,他们也没有多少竞争力。

而对于破解招工难的问题,关键还需培育出更多技能人才。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有机衔接,为技能人才打通职业上升渠道和社会发展通道。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多样化人才。高精尖领域需要人才,一般性劳动也需要人才,能工巧匠与知识精英同等荣光。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不同类型大学在定位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各有所长,各有绝活儿,真正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需求。

网友

就业市场不该以学历论英雄

网友@俊俊:优秀的技术工人,在当代社会依旧稀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与监管力度。

网友@楚天舒: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技能提升,改变命运,精彩人生。

网友@谢谢你:体力劳动者很辛苦,应该拿着高工资,这样才会有人干。

网友@浪漫天使:现在要的都是技术型人才,技行天下,崇尚工匠精神,不唯学历论英雄!

网友@我的柠檬鹿dear:“双11”带来了就业机会,这是好事,但是为何拿来跟大学生比呢?职业不分高低,学历只能证明学生时代,蓝领的月薪证明了他们的努力和优秀。何况,出了社会,谁还不是个打工人呢?

网友@飘散的风信子:努力工作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劳动不分等级。

(部分资料援引自21世纪经济报道、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红网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