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立场发布时间:2020.04.07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前,一项对1923名应届生进行的调查显示,92.2%的受访应届生进行了线上求职,69.8%的受访应届生认为线上求职能打破地域限制,覆盖面更广,73.1%的受访应届生表示要提前调试好所需要的网络和设备。
职场上一直有“金三银四”的说法,随着经济社会秩序不断恢复,企业用人需求逐渐旺盛,云招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近期,围绕应对疫情冲击全面强化稳就业,国家提出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一揽子相关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确保促进大学生就业不断档、不断线。从众多求职平台的数据来看,疫情虽然推迟了春招,但并没有缩减招聘规模,只是求职形式发生了变化。校园招聘化身为云招聘,包括宣讲、简历投递、笔试、面试、录用信审批、入职培训等都转为线上进行。
疫情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困难的程度,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不稳定性。但其实,经济形势对于就业环境的影响,是普遍而客观存在的,不会针对某一个个体。对大学生就业而言,困境的症结在于个体本身,而不是市场因素。历年就业形势都很严峻复杂,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都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优秀的毕业生往往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准备来化危为机。求职成功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对自我进行深入分析,对职业环境进行科学研判,并把个人职业发展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选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线上求职不受时空约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打破地域限制,拓宽就业渠道,便于充分求职择业。挑战在于,某一岗位形成扎堆效应,市场竞争加剧。面对求职方式带来的新变化,求职者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敏锐捕捉国家推出的优惠政策,有效利用新的求职手段,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实现职业目标。具体而言,一要正视社会现实。尽管疫情对职业选择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国家正在从多方面力促大学生就业,大可不必过于悲观,可以在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下“先就业后择业”。二要调整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能把眼光停留在沿海发达地区及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而应该把个人发展空间、发展前景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以平和的心态去选择职业,以长远的目光谋划职业发展。三要适应形势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应深入了解线上求职的相关要求,通过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信息沟通,了解就业市场形势,掌握求职技巧和面试礼仪,给招聘方留下好印象。
比外部就业帮助更重要的是内部教育引导。在大学生就业的帮扶思路上,不能将外部帮扶作为根本性措施,而应将施策重点转向素质提升上,引导学生补足自身短板,进而激活就业的主动性。高校应积极推动就业工作理念的革新,树立精准分析、精准教育的大数据思维,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就业工作信息化的新路径,为学生就业提供“私人订制”的指导服务。当务之急,应针对云招聘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结合就业困难的自身特征、生涯发展阶段特征和信息获取的习惯与喜好,充分发挥信息图片化、视频化、交互化、便捷性等优势,拓展就业工作新渠道,搭建就业工作新阵地,充分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就业帮扶在面向大学生群体发力之外,还要多在就业困难个体身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并服务就业困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动态跟踪的调研和反馈机制,精确掌握其求职动态、求职需求和就业进展,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07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作者: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