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7-12-29 点击次数:637

鹤政规〔2017〕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驻鹤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规〔2017〕27号)精神,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一)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持续加强“稳增长、保就业”的力度。以引导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新旧动能转换、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培育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黑龙江供给优势的新增长领域,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巩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职能,在制定我市财政、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政策和措施时,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与本地就业政策相衔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增长区间调控的下限,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市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工信委、商务局、人民银行鹤岗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完善鹤岗市PPP项目储备库,加强推介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和农村服务业,带动农村群众就业增收。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与广东对口合作”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矿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外贸物流”、“战略新兴”五大产业。引导鹤岗市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第一、二产业提质增效,研究出台扶持引导政策,细化保障措施。巩固壮大煤炭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石墨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服务业,研究出台鹤岗市促进第三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健康养老、外贸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以我市养老人才培训基地为平台,面向全市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开发就业岗位,要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使健康养老实现专业化。结合鹤岗市情,继续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既注重积极培育又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市发改委、工信委、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科技局、双创办、农委、外事旅游委等负责)    

       (三)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与吸纳就业同步。积极落实小微企业降税减负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政策,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壮大,增强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创新小微企业发展方式实现就业新增长。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企业社会保险和岗前技能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达到企业员工30%(超过100人的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为期2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推动“个转企、小升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增强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市工信委、商务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人社局等负责) 

      (四)促进稳定就业与防范失业风险并举。对接国家、省各类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措施,依托固有资源,深入做大石墨新材料、绿色农产品、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推进煤炭、粮食加工、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继续加大“双创”扶持力度,依托鹤岗市双创联盟、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双创孵化中心,扶持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结合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继续加大鹤岗机场、鹤佳铁路、道路交通、市政基础建设和商贸流通、交通物流、信息网络等建设力度,补齐我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鹤发〔2016〕22号)精神,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完善引入中国工程院士、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余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及其团队核心成员的保障政策。落实就业援助行动政策,承接好跨地区劳务对接。加大对龙煤鹤矿公司、地方煤矿分流职工就业援助力度。(市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商务局、教育局、林业局等负责) 

       二、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培育就业新空间 

      (五)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围绕我市“五大产业”战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将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创意与促进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拓展就业空间。加快城市wifi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等,为带动新业态就业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以顺应市场需要和扩大就业为原则,放宽新兴业态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企业可平等享受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农委、林业局、商务局、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人民银行鹤岗市中心支行等负责) 

      (六)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制度。支持劳动者通过新兴业态实现多元化就业,从业者与新兴业态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依法为其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照规定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其他从业者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工伤保险保障方式,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自主创业扶持政策。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充分利用“金保工程”,加快建设“网上社保”,开辟“网上服务大厅”实现网络办公,开通“双创”社保经办绿色通道,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养老保险关系建立、参保、接续、转移、终止等业务提供便利服务。(市人社局、财政局、建设局等负责) 

        三、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七)优化创业环境。持续推进“双创”活动,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依法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开展集群登记业务,助力我市“引资引智”行动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企业“多证合一”改革,提高企业登记便利化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落实,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扶持省市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优化鹤岗营商环境;开展“工商企业通”试点,搭建“双创”服务平台,在全市各工商银行建立工商企业通网点,由银行网点为企业免费代办营业执照,减少企业往返工商登记窗口次数,方便企业办照群众办事。全力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打通企业登记“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推进集中审批、并联审批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市场监管职能和执法力量,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着力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市发改委、编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发展创业载体。依托“双创联盟”(孵化器航母)、电商产业园,整合资源,多角度放大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电商产业园、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厂房自建、合建孵化基地,发挥创业基地、服务平台的引领作用,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依托双创联盟”壮大培育新经济领域发展。通过将“鹤飞翔创享汇”线上平台、电商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融为一体,建设综合性的双创孵化器。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民创业基地等各类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整合创建一批功能定位准确、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形成合力。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集群发展。支持中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采取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模式,创建一批初创期“种子培育”的孵化园(基地),为农业创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培训、孵化、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市工信委、科技局、人社局、商务局、农委、教育局、财政局、双创办、电商办、建设局等负责) 

      (九)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切实采取开展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优秀创业项目等有效措施,打造完整的政策扶持链条、融资支持链条和创业培训链条,推动新经济领域发展。落实“援企稳岗”、灵活社保补贴政策,促进灵活就业。落实就业见习政策援助就业。将城镇转移就业职工纳入现行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扶贫车间”等农民创业主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可按照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通过高校毕业生登记、走访入户,准确掌握了解辖区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精准提供就业援助。搭建企业和大学生“双选”平台,切实增加见习生数量,提高见习生留用率。(市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农委、扶贫办、国税局、地税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负责) 

      (十)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要依托小额(创业)贷款政策带动就业。主要是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加快创业投资基金设立。鼓励建立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市内创业投资企业,扩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和“双创”项目的股权投资规模。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率原则上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利率80%,政策性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率原则上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1/3。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我市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组建村镇银行,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工作,鼓励我市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利用中小金融机构灵活的金融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鹤岗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人社局等负责) 

       四、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十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继续推进《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落实,健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加大对毕业五年内各类高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鼓励留学人员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方式创办企业。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落实好学费资助、助学贷款代偿、优抚安置等政策。支持大学生退役后自主就业创业。大学生参军入伍,在两年义务兵期间享受优待政策的基础上,加发1.6万元的优待金,以此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投身创业创新。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街道(乡镇)、社区(村)聘用岗位应招用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引进人才办理落户服务实施细则》,对引进我市的人才,可准予其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在其单位或经营场所所在市区、县城优先办理落户。设立引进人才落户的“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办理。(市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委、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扶贫办、残联等负责) 

       (十二)稳妥安置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单位及本人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以上、2017年1月1日以后在职期间取得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所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本人或参险所在单位在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申领的,可以发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分流职工的思想和稳定工作,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为有意重新求职的分流职工提供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开展分流职工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班,促进其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市人社局、发改委、农委、林业局、工信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总工会等负责) 

       (十三)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度,每年举办一至两次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士兵就业搭建就业平台。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岗位落实、妥善安置。加大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活动,利用“双创”基地平台,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市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促进农村转移劳动者就业创业。强化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民创业基地等各类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整合创建一批功能定位准确、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形成合力。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集群发展。支持中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采取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模式,创建一批重点面向初创期“种子培育”的孵化园(基地),为农业创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培训、孵化、推广等一站式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符合补贴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到孵化园(基地)、农业园区等创业按规定给予租金补贴。(市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农委、人民银行鹤岗市中心支行、扶贫办等负责) 

      (十五)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规定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落实“援岗稳企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按规定调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合理确定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强化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帮助同等条件下的残疾人家庭成员优先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纠正滥用、过度开发的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与就业联动,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就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含1.5倍)的,可继续领取六个月低保金;对就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的,可继续领取三个月低保金;通过“低保渐退”制度,促进低保扩大就业,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市人社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民政局、残联等负责) 

       五、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十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导向,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作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校企合作。举办全市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市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活动,将授予各工种第一名技术状元称号,同时晋升一级职称。开展“鹤岗工匠”培养选树工作,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适当时机将召开表彰会,拟命名鹤岗工匠10名,创业能手10名,创新能手10名。(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扶贫办、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方式。对符合培训补贴对象的人员可依托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鼓励开展订单、定向和岗前培训,对企业与培训学员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探索职业培训新模式,充分利用职业培训补贴,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展创新性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面向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失业人员、转岗职工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可创新培训形式,采取整建制购买培训项目、直接补贴培训机构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市人社局、财政局等负责)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十八)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着力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业化,合理布局服务网点,完善服务功能,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增强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意识。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建立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制度。落实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政策,支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和创业服务,支持购买社会服务,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扩大服务对象自助服务范围,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市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等负责) 

      (十九)优化公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深化公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整合改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职工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等服务,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建立职能统一的综合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着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根据不同群体、企业的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与法律援助机构合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务和法律保障。(市人社局、财政局、编办等负责) 

       (二十)优化人力资源产业市场环境。认真落实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援助计划,在市、区级人力资源大市场基础上,统筹建设统一规范、公办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市场地位平等、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供求匹配效率。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和职业中介服务,密切关注女性平等就业情况,促进妇女、残疾人等公平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法治化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体系,依法打击发布虚假用工信息等行为。充分利用全省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市人社局、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妇联、残联等负责) 

       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健全促进就业创业长效机制   

      (二十一)强化政府责任。各县(区)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本部门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把开展就业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各县(区)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和人社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定期开展就业补助资金使用专项检查和 “双随机”抽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安全。(各县(区)政府、市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等负责) 

      (二十二)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宣传和落实,各县(区)政府、牵头单位要抓好任务分解和组织实施、汇总政策落实情况,各配合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能抓好政策细化落地。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抓落实有力有效的,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对大胆探索、担当尽责、不谋私利,但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中由于难以预见因素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可容错免责;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各县(区)政府、市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等负责) 

      (二十三)加强统计监测和形势研判。建立多部门参加的就业统计和情况通报制度,完善就业统计监测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业等统计监测指标。按照金保工程关于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要求,建议各部门建立部门统计数据信息协调共享机制,确保数据详实、准确、统一,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市统计局、人社局、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委、农委、公安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统计局鹤岗调查总队等负责) 

      (二十四)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据就业失业重点指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宏观经济运行等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按照分级预警、分层响应、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对出现严重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县(区),可按责权范围通过开展以工代赈、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开展生活帮扶等措施,化解失业风险。(各县(区)政府、市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委、统计局、民政局等负责) 


鹤岗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