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青春|最美的花开在最安静的地方 “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第二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
2019-08-28 点击次数:678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一所农村学校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精神饱满、开朗活泼的青年教师。在老师和学生们心中,她是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语文老师;她是认真负责、无微不至的班主任;她是主抓校园团队工作的团委书记;她是严以律己,身先为范的党员教师;她是让学生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好朋友……学生们亲切的称她为“小姐姐”。她就是宁安市卧龙朝鲜族乡卧龙学校的特岗教师——张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16年9月,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毕业的张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感恩之心,主动放弃了很多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任教。经过笔试、面试等严格的考核,她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
张颖在辅导学生功课
成为特岗教师是她学生时代梦寐以求的工作,她欣喜、激动,也有一些忐忑:怕一身学生气的她驾驭不了课堂;怕缺少社会阅历的她给领导同事添麻烦;怕自己应了那句“剑未配妥,出门便已是江湖”的尴尬;当然,她最怕的还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愧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和家长们殷切的目光……
但是,她是幸运的,她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这一切,这益于她大学期间在文学院所得到的锻炼,自大一起她就担任班级的团支书,积极加入学生会;大三时担任班级的代理班主任;经常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这些校园经历和社会经历都为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所以她很快的学会了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学,如何与学生沟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这样,“初出茅庐”的张颖同学捧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对家乡的感恩之心来到了卧龙学校,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一路奉献。
青春因“特岗”经历熠熠生辉
初到卧龙学校,张颖眼前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校园里是沙土操场,教室里仅有一面黑板,一个讲桌,一盒粉笔和二十多套已经破旧的桌椅,没有任何现代化电子教学设备。班级共26人,有半数以上是留守儿童,此外,班级中还有2名先天性脑瘫的残疾学生,他们无法行走,每天上下学要靠家长来接送(后来校领导体谅张老师的工作量过重,将其中1名转入其他班,另1名初二时因病在家休学),一名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名学生心智发育较其他学生略显迟缓。这和她毕业前实习所在的城市学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这些都没有让张颖退缩,她明白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这里才更加需要她。
张颖(后排中间者)和学生运动会后合影
卧龙学校是一所设有食堂和宿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张颖决定住校。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和学生们一起洗漱,一起吃饭,一起晨读。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再和住宿生们一起回到学生公寓。她一有空闲就要到学生的寝室走一走,看一看,和这些不能天天回家的孩子们聊聊天,从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深入地了解和照顾好学生们。
小鹏因为家在西岗子村,距离学校较远,从小就住校。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总是十分调皮,他不小心把自己的学生服弄破了,男孩子不会缝补,父母又不在身边,衣服的口子越来越大,最后直接从袖口一直裂到腰部。张颖看到后二话不说,穿针引线,足足缝了一下午,把其他要破的地方也一并缝补好。同事们打趣道:“看来,没点手艺还真是当不了班主任啊!”
有时候她累得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甚至好几天都忘记给家里回个电话。一学期下来,原本就不胖的张颖瘦了9公斤。有人对她说,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你大可不必这么拼,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慢慢来。而她却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可以慢慢来,但是我的学生们等不起啊,他们的青春只有一次,我怎能忍心让他们的青春留有遗憾呢?!”
“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本能”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张颖用自己的谦逊、耐心、平等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他与学生沟通从来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份真诚的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和张颖分享。有的孩子甚至把家里的不如意和张老师倾诉。张颖也同样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失望,会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帮助学生。
彬彬是一个有着很强的厌学情绪的男孩,对于班级活动也没有热情。上课时要么看课外书,要么趴桌子睡觉,放学从来不背书包,几乎没有写过作业。张颖找这个学生谈过很多次,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学生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一年顶多春节时回来一次,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脾气暴躁,每当这名男生犯错误时,爷爷总是严厉训斥,甚至动手打孩子,因此孩子的叛逆心特别强。再加上家长给孩子买了手机,他每天回家玩一宿手机游戏,白天回班级补觉。张老师了解情况后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多陪陪孩子。2018年寒假,孩子的父母听取了张颖的建议,把孩子接到了身边,一个假期的陪伴让孩子变化很大,开学前主动把手机交给家长保管,开学后学习态度特别积极,总是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
彬彬的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变得爱说爱笑了。他在作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初中三年,有很多故事都离不开老师……原来的我经常贪玩,上课还睡觉,从不完成作业,可是您还是没有放弃我。到了现在我才知道您的良苦用心……虽然我这学期使劲学也不一定能考上高中,但是我不想辜负了您的期望和陪伴。老师,谢谢您不曾放弃我!”
——彬彬的作文《温暖的陪伴》
张颖班级里还有一名女生君君。她的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又有了各自的孩子,她和双胞胎姐姐跟着父亲生活,家庭十分贫困。这名女生一直很乖巧懂事,但是因为家庭原因明显缺乏自信。
张老师经常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出来洗干净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些衣服老师都非常喜欢,就是我现在胖了穿不了。不过,我觉得你穿上应该能更好看。”既帮助了她,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运动会上其他孩子送给张老师零食,张颖都婉拒了。唯独君君双手递给张老师一个桔子的时候,张颖欣然接受。因为这个桔子代表着她对老师的喜欢和感激,收下这个桔子代表着老师对她的认可和尊重。是张颖像姐姐一样的关爱和尊重,使这名学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喜欢和同学沟通交流,逐渐融合在班级之中。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张颖常说“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本能,当初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对我的。”她默默的付出,收获了家长的信任和口碑,经常可以在家长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放在这个班级,我们放心。”
把荣誉留在昨天 让梦想飞的更远
大学期间的张颖同学不仅认真学习,在大大小小的院系活动中总能看见她的身影。一有时间她还会去勤工俭学,为自己赚取生活费,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在校期间,她荣获很多荣誉,如“文明大学生”“优秀团员”“先进表率之星”“为团徽争光”“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等光荣称号。此外,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每当有人提起这些荣誉和经历,她总是淡淡的说:“那些荣誉都要感谢我的母校和文学院,是老师们的信任和指点,我才能不断进步。但是,那都是过去了,我现在的目标是在特岗岗位上继续努力,让我的学生们拥有美好的未来。”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把在大学期间组织过的、参加过的活动根据卧龙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作为班任和语文老师,她在班级先后开展了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短剧大赛、联欢会、学生讲课比赛等。作为团委书记,她在学校,开展五四青年节活动、纪念“一·二九”活动、爱眼日联合义诊宣教活动、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并号召全校师生踊跃捐款、与乡政府联合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作为校党总支的宣传委员,她组织并参与了“争做四有教师”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7周年“迎七一 唱红歌 感恩党”主题红歌比赛等。
她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宁安市“爱岗敬业,勤廉从教”演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代表卧龙乡参加宁安市“党章党纪党规”知识竞赛,取得乡镇组第一名,宁安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向党保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征文优秀奖。
参加工作三年了,张颖管理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和优秀团支部,她主抓的校团委被评为“宁安市五四红旗团委”,在全市“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个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在教学中,她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全市青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中得到了语文教研员和其他老师的认可和表扬。
最美的花开在最安静的地方
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春蚕、红烛。但是,特岗教师更像是一朵花,一朵不娇艳却有着超强磁场的花,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最美的花,不一定要有华丽炫彩的外表,不一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但,她总是开在最安静的地方,那么的润物细无声,却又时时刻刻让你感受着她的存在,用她的磁场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愿意投身于基层的有志青年们。
还有很多像张颖老师一样的特岗教师扎根农村,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乡村特岗教师的最美诗篇,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里,张颖选择了农村作为青春的底色,用爱心和真诚点燃着这里的希望,用激情和梦想诠释着青春的另一层含义——甘于平凡,甘于清苦,甘于奉献。她说,能成为一名特岗老师,是她无悔的选择,特岗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永远照亮她今后的人生道路。
(材料由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提供,《奋斗》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