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就业创业联盟平台 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4-30 点击次数:568
201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业务培训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2010年,由我校牵头牡丹江市域七所高校组建成立了区域高校联盟。联盟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跨校选修课程”“跨校实验实训”和“就业市场共建”等形式开展深度合作。同时,我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以项目为支撑的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比例。下面就学校以牡市高校联盟为平台,以项目为支撑,以“双创”为驱动力,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的情况向省厅领导和兄弟院校同志们做以简要交流。
一、以项目为支撑,推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
如何引导更多省内大学生留在黑龙江发展,聚集人才、激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成为我省未来发展的关键。让优秀大学生“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是我省聚集基础性人才的战略之举,是积蓄创新驱动力量的长远之策,是应对未来激烈人才竞争的必由之路。2017年5月,学校派出3组工作人员,开展了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调研,走访了牡丹江、七台河、鸡西等6个县市的人社局、教育局、经济开发区,并形成调研报告;6月,学校获批《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计划项目》。目前,学校借助项目平台,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措施、明确服务地方经济方向和区位目标,把学校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与我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有效融合,以项目带动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促进龙江经济发展。
二、注重校政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与牡丹江市政府深入合作协同育人。由学校牵头组建牡丹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连续三年与爱民区政府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与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协同育人合作框架协议”,与东京城镇政府签署“农业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合作协议。通过合作,努力实现项目长效对接,健全成果转化流程和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服务水平,催生了一批可转化的优质项目,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成果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是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验班。学校先后与多个企业合作组建“新道创新创业实验班”“企巢创新创业实验班”“生物技术创新班”“卓越农林人才班”“动画专业卓越人才班”“舞台表演班”;在已故作家韩乃寅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乃寅写作班”等。实验班现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示范和先导,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引领作用。2017年,“乃寅写作班”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是发挥基地和平台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学校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研课题或者依托发明专利自主创业等科技创新活动;推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创新创业紧密结合,促进师生共创;推动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创新实践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师生创新创业相结合;支持师生共同创新创业,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合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经济发展新平台,把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推向新阶段。
四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软硬件建设初步完成。学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新道创新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软件环境建设日趋完善。2018年,学校又投入300万元建成沉浸式远程互动教室和创业路演厅,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五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带动作用明显。2017-2018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九项,学校被授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合作伙伴”高校。学校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继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氛围不断提升。
三、发挥牡市高校联盟作用,协同服务牡丹江大学生就业创业
2010年,牡丹江市域七所高校成立牡市高校就业联盟,联盟的成立在打破校际壁垒,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统筹运用各高校资源,共同搭建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联盟已初步构建了“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积极与牡丹江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牡丹江市开发区等政府部门合作,通过开展联合招聘会、就业培训、校企对接、创业指导等服务,使政府、企业、高校真正联动起来;把牡市就业岗位、就业创业服务送到学校、送到学生,确保让每一位在牡丹江就读的大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政策就在身边,指导就在身边,就业岗位就在身边。2019年3月5日,就业联盟到牡丹江携程呼叫中心进行调研,就下一步深入开展联合办学、师资共享、建设实训基地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3月13日,省教育厅高铁春处长带领11所高校代表同牡丹江晨辉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赫明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联盟将共同搭建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更多的毕业生留省工作做好服务。
在开展联盟高校就业合作的基础上,将由学校牵头成立牡丹江市高校就业协作体。下一步,七所高校将充分论证,制定章程,将重点放在就业市场开发上相互协作,在做好省内就业市场建设的同时,合力打造“立足龙江、辐射全国”的联盟就业基地。